佛山翻译公司中的翻译就只是翻译而已吗?
实话实说,我们当中的很多同学在学习阶段早已悄悄地在心里认定,将来一定不当翻译,或者不能只当翻译,又或者不能长期当翻译。其中会有一些同学出于这样的原因,开始迫切地学习翻译之外的知识和技能。我认为,这种想法和做法的背后是我们对翻译的焦虑感。
这种焦虑既包含了对复杂工程的畏难情绪——认为自己无能为力也丧失兴趣,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也包含了对职业发展的悲观预期——认为工作性质极度单一,如果被限制在翻译岗位上就无法获得转向其他平台的机会。
我相信,**层焦虑感是阶段性的,很多同学依然痛并快乐着,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第二层焦虑感,才是困扰不少同学的问题,也包括当时的我。因此,我们在求职的过程中,急于寻找复合型的工作岗位,急于呈现全面的综合能力,于是不断地要求自己,除了翻译还能做些什么?工作四年之后,我认为与其问,“翻译之外还有什么”,不如问,“翻译的背后是什么”。回答完这个问题,我相信这层焦虑感会逐渐消失。
佛山翻译的背后是什么?
翻译的背后是一种深厚的功力。翻译所要求的技能和素质是立体全面的,正因为如此,这些技能和素质的通用性和延伸性也很强。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能把翻译这件事情做到出色,你就能把大多数事情做到出色;当你能把大多数事情做到出色的时候,你所占领的高度和拥有的视野绝非今日可以想象。我从三个与翻译相关的角度向你们解释为什么是这样。
背景调查和信息行动力
我们知道,在翻译准备阶段对内容进行详尽的背景调查十分必要。很好的翻译懂得如何**地进行背景调查,扫清障碍以利于翻译工作的开展。背景调查的关键在于运用**的思维模式,迅速组织你所掌握和缺失的信息,因为措手不及的情况时有发生。
假设你在半小时后即将进入一个由国内机构举办的**论坛现场,而你事先并不知道自己将要担任该论坛的同声传译。主办方只提供了一本论坛手册,在有限的时间里你应该怎么办?
标准的论坛手册里除了议程,**有价值的信息就是发言嘉宾的个人简历和演讲标题,二者结合能够帮助你预判发言嘉宾的基本立场和演讲结构。通常,发言嘉宾的观点与其任职机构的立场保持一致,与其曾经发表的著作一脉相承。
从一个人的简历预测他的发言内容,这就是此时此刻需要的**思维模式。如果条件允许,你甚至可以把简历页全部撕下来,对着嘉宾的演讲题目逐个分析。
背景调查,延伸下去就是把信息深度处理并转化为有利于己的实际行动,简称为信息行动力。信息行动力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我始终认为,外事工作(泛指各类机构的涉外业务)为你提供的互联网视野和信息资源是任何其他工作都难以替代的。
外事工作者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信息行动力,敏锐和理性地分析互联网趋势和热点,挖掘海量信息中蕴藏的潜在机会,在国家崛起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必定会有一番作为。
情境感知和渗透式社交
感知情境从而恰当表达的能力对于产生优质的口译作品至关重要。遗憾的是,语音教室里的口译训练难以模拟真实的翻译场景。缺乏情境的人机训练可能导致的后果就是,初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在翻译的时候容易忽略环境因素,而只关心语言因素。
如果再加上情绪紧张而无暇顾及,**终的结果就是听到什么翻什么,翻完算完。可是忽略了环境因素,你听到的东西真的是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东西吗?我想,大家在生活中都可以轻易举出说话人口不应心的事例。这就是了。翻译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话语放在当下的情境中加以考虑。
当你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时候,你会遇到在语音教室里不会出现的特殊情况:部分内容不翻译。例如,在一场外事会见中,双方领导正在对某个问题交换看法。你所服务的领导突然停下,转向自己的团队征询意见。
于是你的团队开始进行内部交谈,而对方的团队正在关注和等候。这时候,切记不要把内部交谈翻译给对方。不要以为自己一定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听到什么就翻什么的“刻板译员”在现实中大有人在,也有心慈手软不顾立场的“傻瓜译员”幻想自己有义务不让对方干等。
在内部交谈结束的时候,你的领导可能会重新阐述结论,也可能不说话,只给你一个眼神,要求你把刚才讨论的结果直接翻译出来。如果是后者,注意翻译的时候不要纠缠讨论的经过和细节,导致意外泄漏团队成员的不同观点,这样容易让对方发现可以施加压力的薄弱环节。记住,清晰准确地说出结论就可以了。
如果你能处理好各种复杂情况,那么说明你有较强的情境感知力,能够在特定环境下通过增加价值的方式快速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和信任感。在上述情境中,你保护了整体的利益,为团队创造了价值,赢得了信任。
当你能够经常为他人创造价值的时候,你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渗透各种社交圈,而社交圈里可能会有你的求职机会。我建议大家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多为自己争取实战的机会。不光因为真本领在语音教室只能练出六七成,还因为潜在的雇主大多不在语音教室里。
专业态度和成功型人格
专业态度就是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以贯之地执行**高标准。你应该努力追求**高标准,溶蚀确保在低级问题上不犯错误,比方说行文规范。只要你在大型机构工作,就必须遵守标准化的行文规范。机构内部人员一般都能肉眼分辨29.6磅和28磅的行间距。
前后行间距不一通常是复制黏贴、简单拼凑的结果。因此,行文不规范的工作人员不会被委以重任,正如行文不规范的材料不被采信一样。这就是专业态度在职场上的体现。
此外,你还会在职场上发现一种类聚现象。不管你做的是什么工作,当你执行高的标准,认同这一标准的事业型伙伴会开始互相靠拢,凝聚共识,帮助彼此获得成功。你会经常看到在某个行业拔地而起、横空出世的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所以说,专业态度非常重要。你的态度会成为习惯,习惯会成为风格,风格会成为声誉,而声誉会形成影响力。